top_phone.png

强夯施工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地基强夯过程中的关键点有哪些

2025-06-04

  地基强夯是通过重锤自由落体冲击加固地基的工艺,其关键点直接影响处理效果和工程安全。以下从施工准备、技术参数、质量控制、安全与环保四个维度展开分析,并提炼核心要点:
  一、施工准备阶段的关键点
  地质勘察与方案制定
  勘察内容:需明确土层分布、含水量、地下水位及承载力等参数。例如,软土地基含水量超过30%时需提前降水,否则易导致夯击能量无法有效传递。
  方案验证:通过试夯确定夯击能、夯点间距等参数,例如某工程试夯后沉降量达50cm,Z终确定夯击能为3000kN·m。
  场地清理与平整
  清除障碍物(如石块、树根),避免夯锤倾斜或反弹。
  场地坡度应≤2%,防止夯击时局部积水或土体滑移。
  二、技术参数控制的关键点
  夯击能选择
  根据土层性质确定:砂土需高能量(如3000kN·m),黏土则需中等能量(如2000kN·m)。
  示例:某黏土地基采用2500kN·m夯击能,有效深度达6m。
  夯点布置与间距
  正方形或梅花形布置:夯点间距一般为锤径的2~3倍。例如,锤径2.5m时,间距取5~7.5m。
  分遍夯击:每遍间隔时间需根据土体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确定,通常为1~4周。
  夯击次数与收锤标准
  单击夯击能控制:每击沉降量≤5cm时终止夯击,避免过度夯实导致土体结构破坏。
  总沉降量要求:累计沉降量需达到设计值的90%以上。
  二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
  设备选择与调试
  夯锤重量与落距:根据设计夯击能选择(如3000kN·m需15t夯锤+20m落距)。
  设备稳定性:起重机需具备足够的起吊能力和稳定性,防止夯击过程中侧翻。
  夯击顺序与间隔
  由边到中、隔行跳夯:避免夯击能量叠加导致局部隆起。例如,先夯击边缘夯点,再夯击中间夯点,每遍间隔跳夯。
  间隔时间控制:黏性土间隔时间≥3周,砂性土≥1周,确保孔隙水压力消散。
  过程监测与调整
  沉降观测:每击后测量夯坑深度,若沉降量突然减小,可能需调整夯击能或增加夯击次数。
  孔隙水压力监测:通过埋设传感器实时监测,确保安全施工。
  三、质量控制的关键点
  夯击能验收
  实际夯击能与设计值的偏差需≤5%,可通过测量夯锤重量和落距验证。
  夯坑深度与隆起量
  夯坑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隆起量需≤夯坑深度的20%,否则需调整夯击参数。
  承载力检测
  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,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达到设计值的1.2倍以上。
  四、安全与环保的关键点
  安全防护措施
  夯击区设置警戒线,非作业人员撤离至安全距离(通常≥20m)。
  起重机支腿需垫枕木,防止地面塌陷。
  环保要求
  扬尘控制:夯击区洒水降尘,或设置防尘网。
  噪声控制:避开居民区夜间施工,或采用低噪声设备。
  五、关键点总结表
  阶段关键点
  施工准备地质勘察、试夯验证、场地平整
  施工过程夯击能控制、夯点布置、间隔时间、过程监测
  质量控制夯击能验收、夯坑深度、承载力检测
  安全环保安全警戒、扬尘噪声控制
  六、优化建议
  智能化监测: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夯击能量、沉降量等参数,自动调整施工参数。
  分层强夯:对深厚软土地基采用分层强夯,每层厚度控制在3~5m,提高处理深度。
  联合处理工艺:对高含水量软土,可结合排水板预压法,降低含水量后再强夯,提高加固效果。
  通过以上关键点的把控,可确保地基强夯工程安全、环保地完成,同时为后续建筑施工提供可靠的地基承载力保障。

标签

最近浏览:

EASY NAV

快速导航

contact us

联系我们

手机号码:13206042999     座机号码:023-67162837

邮箱地址:443906199@qq.com

公司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新溉大道6号中渝都会首站3栋2901

contact us

联系我们
重庆强夯施工
微信咨询